內扣費用, Expense Ratio

今天讀到了PG撰寫關於內扣費用的文章,清楚地說明了內扣費用並試算

ETF的成本(一): 內扣費用到底扣在哪?

內扣費用其實就像隻吸血鬼,會在你盈利時強制扣除或虧損時繼續扣除。扣除時是以日為單位,但在計算時我們習慣將其年化。如果在Google搜尋內扣費用也有各式各樣的說明,而這篇文章主要就是說明如何查詢國內外ETF的內扣費用、台灣與美國股票ETF內扣費用差異,與自動化的方法

1.1 查詢台灣境內ETF內扣費用的方法

我所使用的方法為進入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查詢。需特別注意的是時間須以全年為單位,且是已完成的年度。例如寫這篇文章是2021年,那最好是查詢2020年全年的費用,才是以年度為時間單位
比較麻煩的就是不能像美股用ticker或代號直接搜尋,必須先找發行公司再找到ETF中文名稱。同時也要注意時間避免過久,因為內扣費用有機會隨時間波動,不過在台灣機會不高就是。在發行公司網站搜尋也有對應資料,並可能呈現內扣費用逐年變化。
事實上,在台灣也有不少網友整理ETF內扣並且列表,唯獨須注意文章發表時間,以免找到太舊的資料。以下是查得0050在2020年的年度內扣費用0.43% :

sitca0050

1.2 查詢美國市場ETF Expense Ratio方法

在美國內扣費用可視為Expense Ratio, ER, 至少在這方面美國市場不像台灣又分成管理費保管費
我習慣使用的美國ETF查詢平台為ETF Database. 此處我以代表全美股票市場VTI為例,在畫面右上放大鏡並輸入VTI可得:

VTIVTI

除了0.03%的ER外,左側連結Expenses Ratios & Fees還可見各ETF當周的ER (week to date, wtd)或是Holdings可以看到持股及比例。

以上只是針對美國市場的ETF,對於美國以外市場(例如英股)就無計可施。以下是2021年8月4日詢問清流君得到的答案:

:請問有沒有網站,像portfoliovisualizer可以針對外國市場的交易所(例如英股)進行Factor Analysis, 或是有推薦的尋找方向嗎?

:英股無法,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晨星看他的因子曝險圖,不過沒有%也很不方便就是了
  再來就是要自己去他們官網下載報酬數據,然後自己Coding跑因子迴歸分析

2. 台灣與美國內扣費用差異

其實ETF英文全稱為Exchange Traded Funds, 中文應為交易所買賣基金,但臺灣證券交易所將其翻譯為「指數股票型基金」。

以比較具代表性的全市值大市值ETF來說:

台灣美國
ETF代號0050VTI
全名元大台灣卓越50基金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
追蹤指數臺灣50報酬指數CRSP US Total Market Index
內扣費用 Expense Ratio0.43%0.03%

可以看到費用臺灣ETF幾乎是美國十倍有餘。雖然沒有臺灣ETF內扣費用的平均數據,但依我的經驗舉出中高等費用如下:

台灣美國
ETF代號006204ARKK
全名永豐臺灣加權ETF基金ARK Innovation ETF
追蹤指數臺灣加權報酬指數ACTIVE – No Index
內扣費用 Expense Ratio1.62%0.75%

在這組比較可以看到台灣ETF內扣費用仍是美國的兩倍餘,儘管006204是追蹤指數的被動投資,ARKK也不具有Vanguard低費用優勢。

雖然0062040050有更高的小規模曝險,但考量到規模因子未必實現追蹤難易度,還是購買0050006208較容易(而且006204內扣費用太高了)。

費用是股價上升原因中少數具較長久持續性,除了政策理由他和發行公司的收益明顯衝突,若無誘因則發行公司會盡量維持收益 – 意即你盈利的下降

3. 利用古歌文件自動取得ER的方法

老實說我找不到這方法是哪抄來的,疑似是Rib但剛剛檢查沒有。總之是擷取晨星的資訊,再將內扣費用擷取出來:

=INDEX(right(INDEX(importHTML(CONCATENATE("http://etfs.morningstar.com/quote-banner?&t=", ETF代號儲存格位置), "table", 1),1,13), 5), 1, 1)

理論上應該可以取得此頁面的所有資訊,此處也有範例。至於函數 index importHTML CONCATENATE ,請自行運用。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